top of page

Cambodia Siemreap Angkor Wat 柬埔寨暹粒 吳哥窟


小貼士:推薦大家來吳哥之前至少看過一次蔣勳的吳哥之美,書和youtube影片都非常值得看,雖然有部分小景點並沒有收錄進去,但藉由這些資料能了解當時的概況及部分印度教的神話故事,有時我們看浮雕可能一眼晃過去,但當我們了解一些概念時,浮雕上的蓮花在宗教裡是什麼樣的含義,甚至門邊的浮雕都能了解一二。

蔣勳建議來前要讀書單印度二部神話——羅摩衍那、摩科婆羅多及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

在柬埔寨國旗上的建築就是小吳哥了! 絕對是每個人到柬埔寨的重點再重點行程啊! 吳哥之美甚至花了四集在介紹這個大景點呢!

據說在暹粒的建築都不能高過小吳哥,凸顯她在柬埔寨人民心崇高地位。

小吳哥在過去應是人民的信仰中心,但後來因為戰亂又爆發瘟疫,人民遷居南邊,漸漸荒廢了。後來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被譯成法文,法國人一直以為是憑空編出的故事,直到1861年的法國生物學家為了尋找熱帶動物才無意間發現這個偉大的古文明。甚至在當時搬了超級多東西回去法國的博物館裡收藏。

建議大家前一天先買好門票(售票時間為凌晨5點到下午5點),第二天凌晨四點從旅館出發,約莫四點半到達,在水池前等感動人心的日出。在春分及秋分時,太陽會剛好在正中間最高的塔尖升起唷!已計畫再去看一次了! 建議前一天買麵包帶在身上當早餐,有咖啡也可以泡一下,早上不知道為何超級冷,很適合喝暖暖的咖啡。

人誇張多...

因為近年來的遊客愈來愈多,如果是攝影迷,建議早點抵達水池旁卡位,我們當天遇到一個日本老伯超級晚到,但仗著他是老伯,硬把大家擠開,跑到最前面,其他歐美人整個大發飆,老伯臉皮世界厚,仍然卡在那。請大家愛惜自己的亞洲面孔,養成守秩序的好習慣。想拍神照,就要犧牲睡眠提早抵達。 蔣勳老師說等待日出時,雖然很多人不過現場會很一片安靜,會非常的感動。不過可能現在的旅客真的太多了,我一下聽到中國大媽的呼喊,一下聽到韓國妹子的不耐(不要問為什麼沒有歐美人,因為除了英文,我聽不懂他們講哪一國話啊。)。 所以如果會來很多次可以到旁邊的階梯坐著靜靜看(但我想應該沒人會選擇這個)。 離題一下,如果想要靜靜的看日出,皇家浴池是個非常棒的選擇,可以享受安靜的環境,細細體會日出的瞬間,是滿滿的期待。

那裏含當地人不超過十人...

吳哥窟是吳哥古蹟裡唯一不朝東的建築,按照印度教信仰,東方是日出方向,代表陽、開始,因此其他古蹟都是面東,而小吳哥卻是朝西。所以有人推測或許是皇帝的陵寢 因此早上拍照通常會是背光的,所以我們在某天下午又硬安排了一趟,特別拍正面的照片。

從外面進入寺廟約莫472公尺,在太陽升起時,背很快就全濕了(超級熱),不過蔣勳老師在影片中有提到,這或許是在考驗當年信眾的耐心。

進到裡面,就是關於史詩的壁畫,這部分強烈建議大家花一點時間看看吳哥之美,可以了解怎麼辨識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濕婆、毗濕奴、梵天)和史詩裡著名的幾個章節(攪動乳海、善神大戰阿修羅等),每一面有二個主題,一共有八個主題。看完後會了解壁畫裡的故事,且會更明白每一幅壁畫的美。

進門開始由最外層的右邊開始分別是

西畫廊南壁畫,俱盧之戰

在寫《羅摩衍那》中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擊敗羅剎魔王羅波那(Ravana)的場面,和《摩訶婆羅多》中班度族和俱盧族為了爭奪王位在北印度俱盧之戰的故事。西畫廊一段49米的浮雕刻繪佧拉婆族的士兵從左邊進發,班度族從右邊進發;在西畫廊的南、北兩端,士兵整齊地行軍,長官們乘坐馬車、象車;在中端,兩軍肉搏;到了北頭,可見俱盧族的指揮官在戰鬥的第十日中箭倒地。

南畫廊西壁畫,蘇利耶跋摩二世的軍隊

主要描繪蘇利耶跋摩二世(建造吳哥窟的國王)的英勇戰績

南畫廊東壁畫,天堂與地獄

描繪印度神話中32層地獄和37重天堂。32幅《地獄》浮雕,描繪32層地獄中各種駭人聽聞的懲罰,例如第三層地獄冥河之鬼用長鉗拔舌;第6層地獄的火湖,第10層地獄敲碎骨頭;第11層地獄,酗酒者、淫人妻者被大鳥撕裂,拋棄湖中;第23層地獄,人被架在火上烤;第32層地獄,獄吏杖擊懷孕婦女的腹部、或將女人架在火上烤。天堂圖表現進入仙境裡的概念。

東畫廊南壁畫,攪動乳海

印度神話中,神祇也有生老病死,眾神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而眾神所居住的宇宙中心,最高山須彌山四周被宇宙海乳海所包圍,乳海中蘊藏著可讓眾神長生不老的甘露。

善神(提婆)們和惡神(阿修羅)們在一次激烈的爭執後,約定一同攪拌乳海,取得長生不老的甘露,然後均分。毗濕奴讓大家把草藥投入乳海;以須彌山作為攪海的杵;毗濕奴自己化身為巨龜俱利摩沉入海底,作為承托攪杵的支點承受攪杵的重量;以巨蛇那伽的身體,作為纏繞在須彌山上攪杵的攪繩。九十二個阿修羅持蛇頭,八十八個提婆持蛇尾,以輪流撥動巨蛇身體的方式,一起攪拌乳海。

經過千年的攪拌,在乳海翻騰的過程中,各種新的生命和寶物隨之誕生,最後被眾神瓜分。其中包括一隻香潔牝牛、谷酒女神沃魯尼(Varuṇī)、樂園大香樹、成為因陀羅坐騎的三頭神象(Airavata)、成為毗濕奴妻子的吉祥天女、魚、蝦、鱷魚、龍、蛇、龜等。靠近須彌山的生命,則因海水攪拌的劇烈而紛紛死亡。而巨蛇也因忍受不了翻攪的疼痛而口吐大量毒液。這毒液足以毀滅三界,情勢危急。於是眾神向濕婆求助。濕婆不忍眾生受苦,只得硬生生將毒液吞入口中。而濕婆的妻子雪山女神扼住了濕婆的喉嚨,阻止了毒液進入濕婆的身體。最終三界得以保存,但是濕婆的喉嚨被毒液灼成了青紫色,因此濕婆又被稱為青喉者(Nīlakaṇṭha)。

最後,甘露終於出現了,卻出現在靠近阿修羅的這一邊,被意圖獨占的阿修羅率先搶走。阿修羅剛要飲用,毗濕奴擔心阿修羅喝了甘露後對諸善神不利,於是將乳海濺起的浪花化成無數飛天女神。這些飛天仙女有著曼妙的姿態,美麗的服飾,赤裸著上身,赤腳跳著誘人的舞蹈。阿修羅們看得魂不守舍,忘記了手中的甘露,提婆們趁機奪回甘露,一一服用,獲得了長生不老。

一個神志較為清醒的阿修羅羅睺眼看甘露要被善神們喝完,於是偷偷變化成善神的模樣,混在隊中喝了一口甘露。他的行為被日神和月神發現,馬上報告給毗濕奴。毗濕奴在甘露尚未經過羅睺喉嚨的時候,將羅睺的頭砍下。羅睺的身體馬上死去,但他的頭因喝過甘露得以長生不死。羅睺的頭知道是日神蘇利耶和月神(Candra)打的小報告,害他功虧一簣,為了報仇,他一直追著日神和月神。偶爾追上,就把日神和月神吞食入口中,造成日蝕和月蝕。

阿修羅抓著大蛇Naga的一邊

猴王阿奴曼在善神的後面幫助善神

東畫廊北壁畫,毗濕奴與阿修羅交戰圖

展示阿修羅軍從左右兩方面向中心的毗濕奴進軍,毗濕奴(辨識方法:四隻手臂)站立於金翅大鵬鳥的肩膀上,面向南方,驅趕阿修羅。比較有趣的一幅畫面,展示一群阿修羅騎在大鳥的脖子上。

北畫廊東壁畫,黑天力戰阿修羅

黑天(毗濕奴化身),騎著金翅大鵬鳥,戰勝騎著怪獅的千手阿修羅;接著一幅畫面展示騎著犀牛的火神阿耆尼縱火,金翅大鵬鳥滅火[165]。下一幅浮雕展示黑天擲出鐵餅砍斷阿修羅的千手只剩二手。最後的浮雕,展示黑天跪在濕婆跟前,同意赦免阿修羅死罪。

北畫廊西壁畫,天神戰魔鬼

描繪二十一位面向西的天神大戰群魔阿修羅。可以辨認出印度教中諸神和他們的座騎或座駕:火神阿耆尼駕馭犀牛車、財神俱毗羅騎夜叉、戰神室建陀騎孔雀、毗濕奴騎金翅鳥、閻羅王駕水牛車、天海之神伐樓拿駕五頭蛇、太陽神蘇利耶駕馬車、濕婆騎公牛南迪、創造之神梵天騎孔雀、眾神之首因陀羅騎大象等。

西畫廊北壁畫,蘭卡之戰

描繪猴子們幫助羅摩奪回悉多(羅摩的妻子,被惡魔搶走)。在中段,可見羅摩站在神猴哈奴曼的肩膀上,弓如滿月;接下去是一系列打鬥的畫面:二十隻手的羅波那騎著巨獅;神猴斗雙龍等。在印度教裡,猴子代表著善,或許孫悟空也是以猴王為原型去塑造的。在這幅壁畫裡可以看到猴子很多很可愛的模樣,例如咬著人的臉不放,或是突襲敵人,看起來超級可愛。

部分取自維基百科

猴子在人的身上咬人的臉,在左邊的是猴子咬人的大腿

蔣勳老師在影片裡有教學

印度教三大神祇的辨識方法(很多人誤會吳哥窟是佛教建築,其實正確來說應該是印度教)

濕婆是破壞之神,辨識方法是有三隻眼睛,坐騎是一隻牛。

毗濕奴是保護神,辨識方法是有四隻手拿法器,坐騎是一隻鳥。

梵天是創造之神,辨識方法是有四面臉,坐騎是一隻孔雀。

濕婆神住在世界中心的最高山須彌山上,小吳哥的五座寶塔即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

小吳哥裡有上千個仙女雕刻,可能在壁畫上、可能在轉角不起眼的石柱上,但每一個仙女像的形貌都不同,有時是一個仙女、有時是二個仙女像是在聊天甚至是三個仙女勾著手,刻畫得非常的生動,尤其是圍著的紗裙部分,甚至能看到裙上的裝飾和若隱若現的雙腿。不過他們的腳有點怪,全部都是側面的,蠻像小時候畫畫常做的事。在幾千個仙女裡只有一尊仙女像是露齒笑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探險唷!

上最高的塔有限制人數,必須要拿著通行證才能上去

從上面往下看的樣子

上塔拍還是超級高

以前要上去小吳哥最頂層(中心塔,最高的那座)的階梯非常陡,而且超級高,據說曾經發生好幾次受傷的事件,現在另外蓋了新的木梯(但還是很高),如果不敢下去的話,人面對階梯,一層一層往下爬會比較安全。

穿著注意事項: 如果要上去吳哥的最頂層的話,一定要穿過膝蓋的褲子(女生即使包這大圍巾守衛也不會放行,我看到了五六個歐美人很哀傷的包這圍巾坐在旁邊),上衣要有袖子,帽子必須拿下。雖然看起來有點麻煩,不過到宗教聖地,這樣的穿著是基本的尊重。

這裡拍照要付一點錢

在吳哥的廟窗上的欄杆是以棕糖樹為原型刻成的

當地人認為棕糖樹覆蓋的土地就是柬埔寨的土地

如果預算充裕的話,建議請個當地導遊解說,或者跟著別人的導遊偷聽

吳哥是一個欲了解愈迷人的建築

You Might Also Like:
bottom of page